近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到访我院,了解我院在机构建设、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效,并对我院常务副院长进行专访,以下为报道全文:
河南的超硬材料产业土壤丰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珠宝和矿物材料等学科领域优势明显。自2020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地郑研院)挂牌运营以来,在高压物理、钻石饰品、5G新材料、微纳制造等领域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下一步,北地郑研院还计划筹建国际学院,为河南带来研究生和博士的培养指标,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产业强链,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研发】培育钻石化身名贵珠宝饰品
超硬材料华丽变身高端珠宝,身价腾涌。郑州市高新区西四环化工路附近的西美大厦内,北地郑研院旗下的珠宝品牌——珀丽诗(Polish),星光闪烁、熠熠生辉。这里的超精密金刚石加工工作室,拥有国内外先进钻石扫描及抛磨设备,汇聚了行内顶尖水准的切磨工匠和珠宝设计师。“用心培育,用爱打磨”是这群年轻人的slogan(译:口号,标语;广告语)。他们每天忙碌于实验室培育大克拉钻石,切磨坚硬的钻石,打磨绚丽璀璨的钻石珠宝饰品设计方案。
在科技的加持下,培育钻石也能成为“金凤凰”。根据介绍,天然钻石是在地球深处,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而河南的培育钻石大多是通过现代技术在实验室中模拟天然钻石生长环境制造出来的。培育钻石具有与天然钻石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在一代又一代河南超硬材料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已成为培育钻石原材料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目前,我国超硬材料产业的痛点在于:中游切磨体量小和下游C端产品弱。”北地郑研院常务副院长佘丁顺说,我们的原料在国际市场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但并没有赚取到应得的利润空间;将培育钻石做成珠宝饰品等C端产品,才能带来更加可观的附加值。北地郑研院落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可直接面向市场的培育钻石产品技术。
珠宝鉴定与设计中心是北地郑研院科研部下设的研发中心之一。该中心集科研、质检、培训、等功能为一体,主要从事培育钻石珠宝饰品的设计加工,在提供珠宝的检测与鉴定服务的同时,致力于为河南培养“珠宝设计师”和“珠宝鉴定师”。
全方位助推培育钻石与黄金珠宝、眼镜、钟表、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融合。“我们希望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能与地方产业真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改变超硬材料低单价出口、高市场覆盖、低附加值的现状”。佘丁顺说,引进学校在矿物材料、珠宝和小尺度加工技术等领域的优质成果,做为“产业种子”,栽种到“河南超硬材料”这块产业沃土上,是他们这群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
【产业】超硬材料“导”出热度
超硬材料是河南的优势产业。根据河南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河南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95%,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95%左右。换句话说,河南超硬材料的产量占到全球的70%以上。
北地郑研院是2020年揭牌运营的,其建设目标就是引进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能源矿产、土地科学、珠宝、矿物材料等优势学科资源,服务于河南农业、地质、矿产、生态修复和新材料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校-地”双方在超硬材料、生态修复等诸多方面已找到很好的契合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实施材料创新生态提升攻坚。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创新链条,贯通产学研用,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除了基于培育钻石做珠宝,北地郑研院下设的5G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基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金刚石镀膜技术和矿物材料加工制造技术主要攻关智能手机、5G基站、AI芯片、泛电子消费品终端、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品的散热技术难题。佘丁顺说,超硬材料除了具备优异的光学性能,导热性能也是自然界最好的,可以用来做导散热材料的基材。北地郑研院的科研团队致力于采用超硬材料粉体解决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的导散热难题。相关研发技术先后助力慧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天使轮、A轮和B轮融资;研发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三星、爱立信、小米等电子终端产品。
【机构】这个新型研发机构很年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北地郑研院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钻井、5G新材料、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装备制造、珠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科技评价、教育培训、企业孵化等工作。自2020年成立以来,北地郑研院建设成效突出,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建设有2个省部级的平台,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就4个,并成功备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联合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约80名,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数十项,在郑州孵化了8家科技型企业。
“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5岁。”佘丁顺说,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唯一一个京外产业研究院,他们正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学校能发展好,学科能建设好,老师们有所得,学生们能学以致用,还能助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养育和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但需要有好的项目和科研平台来留住人才。为此,加大科创平台的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吸引大院名所、双一流高校在河南设立研究院,则是构建良好科创氛围、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有效探索。
“从我们落地郑州的那天起,我们就是地大(中国地质大学)的郑州人了。”佘丁顺说,学校将北地郑研院定位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所以我们就是应该站在郑州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做事情,将科研成果与当地的产业充分地结合,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落地、开花结果。
【助力】在郑州筹建国际学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持续培育人才招引优势。大力引进国家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新谋划建设5家以上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
“行业需求和市场需要,就是地方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最好的名片。”佘丁顺说,围绕地方的产业基础,引进大院名所,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路径之一。
作为双一流大学在郑州设立的研究院,北地郑研院走出学校,在中原大地找寻科技研发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致力于开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技术。他们深知:技术本身是没有商品属性,只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创造更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应。
“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也是我们重要的职能之一,希望能为河南引进校本部更多的优势学科资源,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让更多从事相关专业的师生来河南创新创业。”佘丁顺说,来郑近三年,全省上下给了我们十分优越的政策支持;今年是研究院发展的关键之年;全院上下集中力量,在郑筹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学院,力争为河南带来宝贵的研究生和博士培养指标,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做出“地大人”新的更大贡献。